拜忏,让您的心灵变得更干净
来源:上虞通泽寺
2024-11-02
拜忏的意思就是忏悔,忏就是忏除我们过去所有的业障,悔就是悔改,未来更不再造诸多的业障。忏悔其实是我们至诚恳切地礼佛、念佛、称念佛的名号,由佛菩萨的慈悲摄受,发露自己过现的罪业,誓愿未来永不重做如此恶业,并在忏悔后复不再造。
拜忏是汉传佛教中重要的实践法门,藉着行忏来消除罪障,清净身心;拜忏的意义,不只是在参与拜忏数个小时的洗涤净化,而是要将礼忏的精神延续到日常生活中,随时自我观照,“忏”才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根本的改变。
“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,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世尊……”拜忏中,香烟袅袅,声声梵呗,行者随着大众赞诵诸佛、礼拜忏悔文、称念佛号,清净的修行氛围感染着每一个礼佛忏悔的人。
然而,在一礼一忏的当下,除了感受拜忏的殊胜庄严之外,我们是否了解拜忏的意义,将忏悔的精神融入身心?
忏悔法门的起源
拜忏仪轨是汉传佛教所独有的修行方式,一般认为最早创制忏仪的是晋代的道安法师,而智者大师所制定的天台忏法,对后代忏法影响深远。
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,礼忏流行于王室之间,虽然经典中礼赞和忏悔的内容已被应用来制忏、行忏,不过,空观的修持并未纳入行仪,而且拜忏目的也以消灾免难、祈求国土平安为主,一直要到智者大师制忏,才发展为一套事理双运、承先启后的忏仪。
在《天台忏法之研究》一书中,大睿法师综览忏悔法门的发展轨迹指出,从原始佛教发展至大乘佛教,尽管修持方式有所转变,但忏悔的根本仍以忏罪清净、增长善法为主,此外,修定证三昧、得解脱也成了大乘佛法重要的行忏目的,可见忏悔与修行之间息息相关。
建立正确的修行心态
参加拜忏要懂得收摄身心,让自己分分秒秒保持在正念上。一方面以行动展现自我反省的决心;另一方面则透过众人凝聚的修行氛围,相互激发善念,从内心深处来涤清罪业。
此外,参加拜忏时,经常也有人会好奇:“拜忏真的能消除业障、解冤释结吗?”
拜忏不应存着功利主义或功德心态,终究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命,勇于面对过错,并提醒自己不再造做罪业,这才是忏悔的精神。进一步来说,拜忏并不只是对着佛像发露忏罪,而是积极地从日常生活中来改变自己的思惟与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