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常识丨护生,实为爱护我们自己的心
来源:通泽寺
2024-07-16
为什么护生实为护心?
在弘一法师和丰子恺合作的《护生画集》中,就提到了护生与护心之间的联系:“护生者,护心也。去除残忍心,长养慈悲心,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。这,是护生的主要目的。”
后两人约定每十年合作一次,分别庆贺弘一法师60、70至100岁寿辰。虽然弘一法师于1942年溘然长逝,但他们之间的约定丰子恺却铭记于心,到其去世已完成最后一集一百幅的内容。
面对他人的质疑,丰子恺曾多次解释,残杀动物的举动,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,而将此心移用于同类的人。至于对植物呢,非不得已,非必要,亦不可伤害。故护生实在是为人生,不是为动植物,普劝世间读《护生画集》者,切勿拘泥字面。
古人说: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其实,仔细想来,对于天地万物的这份善意,最终成全的其实也是我们自身。
如何护生?
“戒杀护生”是佛教慈悲观与生命观的重要体现,不论是民俗还是佛教中都有放生的传统。但佛教说:“悲智双运”,做善事时,智慧也必不可少。在放生时,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原则:
二、心诚意正:放生时应保持心诚意正的态度,怀着慈悲心和善意,放生的目的是为了救济苦难的生灵,而不是为了求福避祸或者满足私欲。
三、适应环境:放生地点选择人少、适宜物种生存的环境。放生时要采用科学的方式,避免伤害或惊吓生物。
四、奉斋放生:吃素也是护生,佛教倡导奉斋放生,劝告世人勿造杀业,同时增长自身的慈悲心,培植世间所需的福报和出世间的解脱资粮。
佛教认为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动物与人类的生命同样宝贵。大乘佛教更主张,“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”,要求佛弟子本着报恩心、慈悲心,爱护一切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