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的位置: 首页 > 佛教常识

佛教常识丨佛教中的“智慧”,指的是什么?

来源:通泽寺

2024-07-13

《心经》曰:“般若般罗蜜多。”意为以智慧到达究竟超脱的彼岸。要想看破生死,靠的是佛教的智慧,而不是单纯的禅定。


那么,什么是佛教的智慧呢?



智慧即般若

智慧,梵语“般若”,明白一切事项叫做“智”,了解一切事理叫做“慧”。

《大智度论》云:般若为诸佛之母。

般若智慧,是指大乘行者一念相应,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,并且能去体验领受它的自性而发起的一种智慧。能分辨邪正真伪,断除烦恼,能自度度人,究竟解脱。

第八识如来藏是无始劫以来就客观存在的,不生不灭的,是一种永恒的“有”。如来藏虽然是实有,却又无形无相,具有“空性”。如来藏虽然具有“空性”,大乘的行者却又可以通过参禅的方法触证到它的存在,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在禅宗里叫开悟明心。开悟明心后,观察所悟的自心真如(如来藏),观察它的性相体用等就能产生般若智慧。


三世诸佛都是因为证得无漏智慧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菩萨为达彼岸,必修六度,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,亦即修六波罗蜜。其中般若波罗蜜(智慧波罗蜜),是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据,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。

小乘的声闻、缘觉不知或不证第八识,只是从现象上分析体证到无我,断我见我执后证得解脱果。大乘的般若智慧与解脱道的无常空、缘起性空的智慧不同,为避免误会,故名般若。

在佛学中,智慧被视为了解和破解世间痛苦的重要途径。佛教谓超越世俗认识,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,也是抉择善恶、决断行为的能力。有了智慧,遇事就知道如何决断、选择。


如何获得智慧

《佛说无量寿经》曰:慧眼见真,能度彼岸。

了知诸法平等、性空的智慧,称慧眼,因其照见诸法真相,故能度众生至彼岸。

戒、定、慧三学,是佛教修行法门中的三大纲领,亦可说是整个佛教修证法门的核心。

《佛学次第统编》中说:

“戒定慧三学,总称三无漏学。此三无漏学,为如来立教之大要。然非戒无以生定,非定无以生慧,三法相资,一不可缺,而皆称为无漏学者。若依此而修学,必断见思烦恼,而证无漏圣果也。”


由定生慧。慧学,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,能断除烦恼,显发本性,称为慧学。又作增上慧学。

佛教中,培育定力的方法叫“修止”,培育智慧的方法叫“修观”,即以慧眼如实观照精神和物质诸法、观照世间一切万法的法无常、苦、无我。

培育定力和智慧的方法合称为“止观”。止即定学,观即慧学,止观,即是定慧,亦即禅定与般若。

佛教谓超越世俗认识,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,也是抉择善恶、决断行为的能力。有了智慧,遇事就知道如何决断、选择。智慧要通过闻、思、修而来,闻有闻慧,思有思慧,修有修慧。


闻慧者,由于听闻而生智慧。

由三藏十二分教或善知识处闻知,也就是从听经闻法,或阅读佛典,由文义而引入悟境,进而对佛法生起甚深的信解,从而得到无漏圣慧。这是依听闻所成的智慧,故称“闻慧”。

思慧者,由于思维而生智慧。

以闻慧为基础,进一步加以思维、考辨诸法的甚深法性等事相,而有更深的体验、更亲切的了悟。这是由思维所闻所见的道理而生之无漏圣慧,故称“思慧”。


修慧者,由于修习而生智慧。

依据闻、思所成的智慧而对佛法有所悟解,进而与定心相应,观察抉择诸法实相等真理,也就是经过止观双运后所引发的深慧。由于此乃依修习而生的无漏圣慧,故称“修慧”。

慈悲为人,智慧处事。通过修炼,可以慢慢开启和提升这些智慧,以更好地理解生活,解决生活中的困扰,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。


Alternate T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