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的位置: 首页 > 佛教常识

出家人托钵乞食的由来是什么?

来源:通泽寺

2023-06-17

乞食,又称为托钵、分卫、行乞,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,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,也是比丘清净自活的一种修行方式。乞食作为佛世比丘的修行方式,具有其来由与含义。


一、乞食含义


乞食作为比丘必要的修学方法,具有多重含义。其最常见的意义有二,即自利,为杜绝俗事干扰,方便修道;利他,为福利世人,给予众生种福机会。


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五日:“专行乞食,所为有二:一者为自,省事修道。二者为他,福利世人。”另据《法集经》卷一载,如来乞食有三种含义,即:


(一)不贪珍味,美恶均等。


(二)为破我慢,于富贵贫贱等家皆无拣择。


(三)慈悲平等,大作利益。


可见,佛陀之所以令比丘乞食,不仅是为了方便比丘修道,避免外界对修道的干扰,也是为了破除比丘的骄慢心,同时,还是为了成就众生种福田的机会。正因为乞食能够自利利他,因而佛陀要求比丘乞食为生,专精道业。



二、乞食的由来


比丘饮食有三种,分别为受请食、众僧食和常乞食等。


佛陀指出,比丘这三种饮食方式中,以常乞食为最适合比丘奉行的修道方法。


据《十二头陀经》曰:“食有三种:一受请食,二众僧食,三常乞食。若前二食,起诸漏因缘。所以者何?受请食者,若得清,便言我有福德好人:若不请,则嫌恨彼,或自鄙薄,是贪忧法,则能遮道。若僧食者,当随众法断事摈人,料理僧事,心则散乱,妨废行道。有于是恼乱因缘,应受乞食法。”


比丘若受请食,或者众僧食时,常常会成为生起烦恼的因缘。当比丘受请食若得到食物,便会作是念:我是福德好人,因而得食:若得不到饮食,则会怨恨请你应供的人。会作是念:这个人没有识别能力,不应该请的人请来了,应当请的人则不请。或者会妄自鄙薄,懊恼自责,生起忧苦,以这样的贪爱之心受请食,则会障蔽道业。若受众僧食时,入众当随众法,料理僧事,处分作使,心则散乱妨废行道。唯有常行乞食,则可去除骄慢,增长道念。由于乞食有如此利于修道的殊胜之处,因而,佛陀成道后不仅要求比丘弟子常行乞食,而且自己亲自带领大众乞食。



三、乞食的功德利益


比丘乞食,不仅是为了滋养色身,而且还具有多种功德利益,如《分别善恶报应经》卷下云:“若有比丘持钵乞食,有十种功德。云何十种?(一)威仪无缺,(二)成熟有情,(三)远离慢心,(四)不贪名利,(五)福田周普,(六)诸佛欢悦,(七)绍隆三宝,(八)梵行圆满、舍下劣意,(九)命终生天,(十)究竟圆寂。如是功德,若常持钵乞食所获。”


乞食不仅有多种功德,而且有多种利益。据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卷十六载,乞食有十种利益


(一)所用活命,自属不属他;


(二)众生施我食者,令住三宝,然后当食;


(三)若有施我食者,当生悲心,我当勤行精进,令善住布施,作后乃食;


(四)顺佛之教行;


(五)易满易养;


(六)行破骄慢之法;


(七)招感三十二相中无见顶相之善根;


(八)见我乞食,则其余有修善法者亦当效我;


(九)不与男女、大小有诸因缘事;


(十)次第乞食,于众生中生平等心。


乞食不仅能滋养色身,以便精进修道,还可令供养饮食者归依三宝,种下善因,可带动其他修善法的人效法自己广修善道。


Alternate T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