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的位置: 首页 > 佛教常识

简单却总是做不对?这才是正确的禅坐

来源:通泽寺

2022-02-08

禅坐,又称禅修、打坐,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行方式。


自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,二千多年来的禅修之路便由此开启。大乘禅法经过菩提达摩亲传中国,与中国传统的静坐养生功法相结合,进一步发展了禅坐这种独特的修行方式。



通过禅坐,我们将心中的妄想杂念沉淀下来,让身心安住在光明的、真实的一面。


禅修不仅仅是在打坐时才能进行,但坐禅是最容易让心安定的。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禅坐姿势,才能让内心安定平和。在禅坐之前,要选择合适的时间、地点、穿着。


时间


禅坐的时间是精神充足、没有过饱或者过饿的时候。最好选择早上、晚上比较清静的时间。


但切记要避开正餐之后的一小时内,因为这个时候可能过饱,身心都很粗重,不易安定。


地点


选择清净、无人打扰、无风、温度适宜的地方。在室内不要开着空调禅坐。


坐具


选择合适的坐垫或者禅凳。尽量不要太高(容易感觉危险不稳当)或者太低(视野低下感到促狭)。


可以选择一般的禅修垫或者泡沫垫、瑜伽垫,或者坐在硬度足够、整洁平整的床上。



不可以直接坐在地上或者过硬、过寒的椅子上,也不能背靠墙壁、靠背。


在臀部垫上一个小禅垫,高度不超过3厘米为宜,圆形或者梯形均可。


穿着


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,如运动裤等,尽量不要穿牛仔裤、帆布裤。为了姿势示范,配图穿着短袖,但禅修时要注意防寒、防风,尽量穿长袖衣裤,并用毯子包住双腿,必要时包住腰部。


禅坐时不要穿戴首饰,应在禅坐之前就把诸如手表、眼镜、首饰等装饰品提前摘掉。


禅坐的姿势


坐得越端正越容易安定身心,但在禅修中最重要的是训练“心”的运作方式。不要过度强求坐姿,并且要注意其它时候的腿部锻炼。


如果过度勉强坐姿、不注意腿部锻炼,会影响血液流通,增加中风的风险。


- 1 -

半跏趺坐(单盘)


坐稳以后,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上即可。(在不同次禅坐时,可以调换两脚次序,但一座之间尽量不要动。)


方式一:右腿膝盖向前,右脚尽量往臀部靠近,然后把左腿膝盖向前,左脚放在右边大腿上,尽量向腰部靠近。这样两个膝盖放在禅凳上,与臀部一起支撑起全身。是一个很安稳、省力的姿势。



方式二:两脚直接地叠放在一起,右小腿受力,支撑起下半身。但如果经年累月用这种姿势,应轮流调换双脚的方位。



- 2 -

全跏趺坐(双盘)


按半跏趺坐的姿势坐好,再把右脚搬上来安稳地放在左腿上,调整两条腿的位置。这样两个膝盖放在禅凳上,与臀部一起支撑起全身,是最为安稳的方式。



- 3 -

散盘


只需要将两只脚一前一后放在禅垫上,安稳地坐下即可。



- 4 -

如意坐


左小腿平放在禅垫上,脚掌向臀部靠近,右脚垂立。两只手合抱住膝盖,亦可分别置于两膝。



- 5 -

跪坐


在坐垫上跪下,双膝并拢,双脚的大拇趾并拢或者上下交叠,然后臀部坐在脚后跟上。



也可以在胯下放置一个垫子,垫子压在小腿与双脚上,臀部坐在垫子上即可。



还可以选择在禅垫上放置一个“跪凳”,臀部坐在跪凳上。



- 6 -

垂脚坐


选择适宜高度的椅子,在椅子上端正做好,两腿垂立,双脚置于地面(注意脚部保暖)。对于身体柔软度不够的人或者没有适合空间、时间的人,在合适的座椅上都可以进行坐禅。



总体来说,学习坐禅,调和身体要点就是:身体不粗重宽放,也不紧张急促。(绘图/霖北)

Alternate T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