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报,从惜福中来
来源:通泽寺
2021-04-10
1936年初,弘一大师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,开示教导青年佛教徒应注意四项内容,其中第一项就是惜福。
弘一大师讲到:“惜”是爱惜,“福”是福气。就是我们纵有福气,也要加以爱惜,切不可把它浪费。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,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;若不爱惜,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,就要受莫大的痛苦,古人所说“乐极生悲”,就是这意思啊!
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,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,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,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,上联是“惜时,惜衣,非为惜财缘惜福”。
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,我念熟了,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,我都十分注意,就是一粒米饭,也不敢随意糟掉;而且我的母亲也常常教我,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,不可损坏或污染。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,损失福报以至短命而死,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。
诸位可晓得,我五岁的时候,父亲就不在世了!七岁我练习写字,拿整张的纸瞎写;一点不知爱惜,我母亲看到,就正颜厉色地说:“孩子!你要知道呀!你父亲在世时,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,就连寸把长的纸条,也不肯随便丢掉哩!”母亲这话,也是惜福的意思啊!
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,也只好享受三分,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享受;诸位或者能发大心,愿以我的福气,布施一切众生,共同享受,那更好了。
惜福是佛教中最细微也是最重要的内容。佛教讲因果,正所谓种善因得善果,种恶因得恶果。一个人的福报从何而来?最简单的就是从学会惜福中来。
所谓惜福,首先你要感觉自己身在福中,这就需要有一颗满足的心,即知足。人生也有涯,而欲望无穷,对于一个心里充满欲望的人来说,他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,幸福感便无从谈起,无尽的欲望只能让他走向毁灭之路。我们一旦放纵欲望,把幸福享用殆尽,那么幸福快乐的源泉便会枯竭。
而具体来说,所谓惜福,一是要爱惜自身,无度的放纵,必然会使身体过早衰老,染上疾病;一是要惜物,对一针一线,一碗米饭,都要有爱惜之心,这样才不会使物品浪费。想一想,一碗饭吃不完,便把它当垃圾倒掉,这样暴殄天物就是浪费;或是吃不完也要把它塞到口中,这样做同样不是惜福,势必伤害身体。
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因为不起眼的浪费而损失福报。殊不知,惜福都是在生活的点滴中。那么日常生活中,哪些行为可以惜福呢?
一、节约用电
现在一些家庭因使用家用电器多,不得不使用移动插座。一些移动插座上都安装有指示灯。用电时按下用电按钮,指示灯便会亮起来。但是不用电时,一些人也不会去按起用电按钮,使指示灯熄灭,而是一直让指示灯亮着,觉得这样耗不了多少电。今天耗费一点点,明天耗费一点点,日子一长,耗费的电量自然就多了。
二、节约用水
日常生活中,有些人在用过自来水后,把水龙头随手一关,但忘了把水龙头拧紧,使得有小水滴不断从水龙头滴出。还有有些人家的水管接头处有渗漏。主人发现后见渗漏的水少,便不去及时修理了。这样,时间一长,浪费的水就越来越多。
三、珍惜粮食
在进餐时,有些人往往不把饭碗里的米饭吃干净,在吃完饭后会不自觉地在饭碗里留那么一两粒米饭,有的甚至还把米饭弄出碗外撒在餐桌上。虽然一餐下来浪费的粮食不多,但是一日三餐都如此,日久天长,浪费的粮食就会惊人。
当然,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容易发生的浪费行为,杜绝这些浪费行为,从小事做起,就是惜福。希望大家谨记:惜福在点点滴滴。